现代抗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包括手术、药物和放射治疗三大类。其中,质子治疗代表了放射治疗技术的制高点,由美国科学家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并在21世纪初得到快速发展。这种被称为“肿瘤放疗皇冠上的明珠”的技术可以充分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实现对肿瘤的“精确打击”,对实体肿瘤尤其是儿童肿瘤具备治疗获益。
但由于质子治疗设备是全球最大、最昂贵的医疗设备之一,受技术、成本等因素限制,质子治疗的普及率一直不高。若能实现质子治疗设备的国产化突破,将为国内恶性肿瘤治疗精准化作出较大贡献。
11月6日,由中广核核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国内首座商用多室质子治疗设备生产基地迎来首台设备下线,意味着质子设备迎来国产化突破。
国内首座商用多室质子治疗设备生产基地迎来首台设备下线
恶性肿瘤的精准治疗是一项巨大的临床需求,而质子治疗正是肿瘤治疗精准化的一种重要手段。
作为国际公认的肿瘤尖端放射治疗技术,质子治疗能对肿瘤细胞进行“定向爆破”,同时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肿瘤周围正常组织,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毒副反应。然而,由于核心技术常年被国外厂商把控、设备造价高昂以及政策限制等原因,临床中存在着对国产质子治疗设备的未满足需求。
而眼下,这一临床需求正在被填补。11月6日,由中广核核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即中广核技(000881.SZ,股价8.32元,市值78.66亿元)投资建设的国内首座商用多室质子治疗设备生产基地迎来首台设备下线,正式具备运往成都医投华西国际肿瘤治疗中心医院安装调试的条件。
中广核技生产的质子治疗设备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陈星 摄据中广核质子医疗战略专项总设计师段卫胜介绍,2020年,中广核技完整取得多室质子治疗技术,后历时4年攻关,首次实现了质子治疗加速器的自主生产。基于引进技术,中广核对其进行了完整消化掌握,并进行了改良改进,目前已经实现全部知识产权归属于中广核。公开资料显示,该款已实现国产化的质子治疗设备,其市场份额和治疗患者数量均居全球第一。
据段卫胜介绍,质子治疗系统共227个主设备,按采购成本计算,预计到2027年实现大于50%关键部件国产化,到2030年实现大于80%部件国产化以及供应链100%自主可控。“从研发、供应链、生产、安装到调试,目前中广核都实现了完全的自主可控。”
随着质子治疗设备的国产化,患者有望以更低的费用和使用门槛进行质子治疗。“相信未来随着订单量的提升,质子治疗设备及其维保成本有望持续降低,惠及更多肿瘤患者。”
据悉,质子治疗的精准性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布拉格峰(Bragg peak)效应。这种效应可以让质子束精确瞄准肿瘤靶区,做到刚进入人体时剂量极低,峰值过后剂量也将急速下降至趋于零。这意味着质子治疗能让放射剂量集中在肿瘤处,肿瘤前方正常组织所受到的剂量较小,肿瘤后方组织基本上不会受到照射。这也就是说,质子治疗除了打击肿瘤组织以外,不会打击人体正常组织,克服了目前多种肿瘤治疗手段的“无差别攻击”弊病。
从质子治疗的临床实践来看,其具备对肿瘤控制率更好、对正常器官保护性更好、毒副作用更好等优势。除可应用于所有实体瘤之外,质子治疗在儿童肿瘤和敏感区域肿瘤治疗中的优势更加明显。数据显示,传统放疗100%会造成儿童生长发育异常,而质子治疗把这一概率下降到了20%。
质子治疗设备及服务普及率无法满足现有肿瘤治疗需求
根据我国公布的恶性肿瘤数据,2020年我国新发癌症457万人,占全球23.7%;死亡人数300万,约占全球30%。这意味着,有大量的恶性肿瘤患者需要精准有效的治疗手段。
中广核医疗科技公司副总经理唐洪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按照前述新发病例数估算,我国需要的质子治疗房间预估在700个左右,但目前已建成和建成中的质子治疗房间不到100个。
唐洪波进一步说道,目前国内对于质子治疗的推广应用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我国目前在实际运营中的质子治疗中心只有5座,对比海外而言,我国的质子治疗推广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值得强调的是,限制质子治疗推广普及的限制因素正在一步步放开。首先,国产设备突破了国外厂商的“卡脖子”,后续设备制造成本有望下降。从政策面来看,去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做好2023年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申报工作的通知》针对重离子质子放射治疗系统,高端放射治疗类设备进行许可申报。据悉,本轮审批总量为69台,其中重离子质子放射治疗系统31台。这意味着,有资质配备质子治疗设备的医疗机构也在增多。
唐洪波提到,近年来,质子装备的配置许可证规划呈翻番增长的趋势,这体现了政策面对于推广质子治疗的鼓励。
但另一方面,专业人员的配置也急需跟上。“国内很多放疗医生可能做过光子放疗等,但可以进行专门质子治疗的放疗医生却不多。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肿深圳医院等为例,最开始都是聘请了海外的专业治疗师进行技术的普及,人才是限制质子质量普及的一大瓶颈因素”,唐洪波认为。